我国专用车轻量化存在的4大难点
难点一:专用车企业态度不积极
有专家指出,在汽车轻量化方面,乘用车企业已走在前面,但作为车用柴油消费的“主力军”专用车企业步伐有点慢。原因固然有多方面的=,但专用车企业态度不积极还是主要原因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韩镭也是这样认为,专用车企业对轻量化的需求没有乘用企业那么迫切。
难点二:用户需求不迫切
韩镭认为,虽然很多技术可借鉴乘用车,但专业车轻量化还是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。专用车作为一种盈利工具,首先要满足用户。用户要跟做工作环境,提出相关要求,向企业下订单。专用车轻量化虽不可避免,但用户还是难以主动一车相关要求。
难点三:“超载”现象屡禁不止
“超载”可以说是我国道路交通的一大顽疾。尽管有关部门和不少省市已采取“计重收费”等措施,加大“治超”力度,但“超载”现象依然存在,甚至形成了一个“怪圈”:治理力度加大,超载现象减少:一旦有所松懈,便会死灰复燃,出现反弹。这也是公认的影响我国专用车轻量化持续进行的重大障碍。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院长宋建一针见血地指出,如果不能超载,用户就不卖该企业产品,市场需求使厂家不得不把车制造的重一点。还有解决了超载问题,轻量化才能落到实处。
难点四:新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差距较大
汽车轻量化的***步,也是比较简单的一步,就是优化汽车结构降低自制量。有专家认为。只要解决超载问题,要做到这一步并不难。真正困难的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。原一汽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沈言行指出,欧、没、日降低汽车自制量主要是应用新材料,铝、镁合金和工程塑料应用都较广。一些自动阀如用塑料替代金属,该部件自制量至少可以减轻1/2.这些国家20年前就开始研究新材料的应用。我国起步晚,与他们相比还有不少差距